太陽旗的開場,我自己聯想出一句話:你是日本人?還是賽德克?法理的什麼人,能夠從血統與外表上辨識;而內涵上能夠從語言、信仰、文化區分。當不同的人處在相同的場域,下意識的總會開始作區隔、比較,當確定有所分別之後,個人本位的優越感,就會使族群之間產生歧視與對立。誰上位或是下位,就從當時的政治態勢來看。
很明顯地,日本是法理上的統治族群。
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維新後,在短短的數十年積極擺脫過去傳統的幕府文化,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向拿著大炮要他們開港的美國效法。不下數十年的光陰,大和民族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具有文明的國家。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了西方的風格,不過還是沒有拋棄自己的信仰系統,神道教掌握了他們的生老病死,天皇則有著與「神」同位格的意義。所以日本人都是天皇的子民 即便是征服海外領土時,也會想要傳達這個理念。
平地的漢人有著自己的中國儒家文化,雖然在片中他們是最先遭殃的。
那麼賽德--或者我們推及到整個原住民,就是野蠻乎?
「如果你的文明是要讓我們卑躬屈膝 那我就帶著你們的野蠻驕傲到底」
從一開頭的獵場片段,就說明了賽德克族也有自己的文明,而這個文明就是環繞著獵場開始的祖靈信仰。祖靈文化(Gaya)對眾多民族來說,那是神聖且不可侵犯的定理。也因為祖靈的關係,衍生出了許多信仰教條。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片裡的打獵橋段好像有點冗長且漫無目的。但原住民相信,祖靈是活在他們的獵場、保佑獵場的資源豐腴充足,就保佑他們能夠有生存下去的空間,關於打獵的教條與禁忌 不再多述。日本人認為「出草」根本不是有文明的民族所作的事,於是莫那魯道被迫交出他所出草過的人頭,更遭日本人無情的嘲諷。他羞憤的試圖抵抗,也無力回天,因為他所認為的信仰,在日本人眼中,只是野蠻罷。
日本人用他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重新包裝了霧社 包裝整個賽德克,大批的日本人遷入,全面採取日文教育 一面要教化這些他們口中的「生蕃」。為了作好同化的樣板,花岡一郎、二郎等人就是活招牌。如果說日本人就堅持大和文化才是真正的文明。賽德克族人只是陽奉陰違,花岡一郎等模範蕃,其實也是樣版文化下的悲劇
。他們身受日本文化的洗禮,搖身成為混合文化的軸心。外表血統是賽德克,但語言文化是日本人。他們飽受原本族群的言語嘲諷,面對自己的兄弟 他們只能默默吞下這些委曲。就像花岡二郎問莫那魯道,難道不能再忍二十年嗎?也許到時就雲淡風輕,時間會證明他們也能成為大和文明的一份子。莫那回答也是對的:再忍二十年 就不是賽德克,族人們就會忘了自己到底是誰。
不過世界上總是沒有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正義。花岡等人極力的日本化,血統上的差異,就成為他們被日本人瞧不起的原罪。就算花岡等人怎麼努力,也不會生出真正的日本人」。
日本人在政治態勢上取得絕對的權力後,就沒有公平兩個字。或許片中小島這個角色,也是魏導想要告訴觀眾:也有一視同仁的日本人。不過民族之間仇恨所挑起的糾紛,是全面且無排他性的殘酷戰役。這群賽德克少年們對小島母子等手無寸鐵的日本婦孺無情的掠殺。如此的安排,是再次凸顯根本沒有"公平"正義。
口中所說:就讓你們到祖靈面前:一同吟唱吧。血刃這些擁有高傲位階的日本人,我們是無法原諒他們的。
只有在彩虹橋另一端的祖靈們 才有寬恕的能力。
猶記被遏止已久的出草儀式,莫那魯道再一次的以實際行動。要這些沒出草過的賽德克青年,記住從中獲得"圖騰"認同的必需同時,所換來的代價,就是太陽旗在沾滿了自己大和民族的鮮血--然後緩緩的升起。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台灣之子陳碩茂 為反對當選星國議員
回想2006年新加坡國會大選時,台灣媒體對這系列新聞僅是從結果帶出簡單的文字報導。五年後的今天,相同的事件,台灣媒體終於對這次大選有著較多著墨。其實往年的星國大選都是由人民行動黨拿下絕對勝利,相較台灣多元的政治文化的確沒有報導的重點。而這次主要的焦點是集中在台灣出身的反對黨當選人陳碩茂身上。
陳碩茂原籍台灣,在11歲時舉家遷往新加坡定居,自此就獲得新加坡身分,並前往美國求學與發展事業。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大選新聞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陳碩茂的參選與他台灣出身的背景。雖然有人認為他離開台灣太久,被冠上台灣兩個字有些太過牽強,但就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停留時的觀察,當地中英文媒體在報導陳碩茂的新聞時,也都提到了他的台灣身份。這樣的敘述無損於他後來的競選過程,相反地也讓選民對他多了一些記憶的連結點—台灣出身的優秀人才。事實上陳碩茂先生擁有哈佛與劍橋的法經學歷背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想要延攬他加入競選團隊之中,但陳先生婉拒之後,更選擇加入新加坡工人黨並出馬競選,他即強調:國會之內需要有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力量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他這次的當選絕非僥倖,除了新加坡獨特的集選區制度下,工人黨用盡全力在反對黨支持比例較大的阿裕尼選區,啟用了陳碩茂這般菁英分子,用實例喚起對執政黨的不滿。終於讓反對黨首次拿下了集選區席次,並給予人民行動黨極大的警示。
台灣民眾向來對國際政治事務不甚關切,就算是鄰近的國家亦同。但一個國家在政治局勢上的改變,絕大可能是受到鄰國的事件所影響。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態勢也是亞洲各國所持續關注的,新加坡這次反對黨勢力的抬頭起因,也值得台灣民眾持續關注,而陳碩茂的身份起源,也逐漸讓我們開始關注這個一黨獨大的島國未來局勢發展。
陳碩茂原籍台灣,在11歲時舉家遷往新加坡定居,自此就獲得新加坡身分,並前往美國求學與發展事業。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大選新聞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陳碩茂的參選與他台灣出身的背景。雖然有人認為他離開台灣太久,被冠上台灣兩個字有些太過牽強,但就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停留時的觀察,當地中英文媒體在報導陳碩茂的新聞時,也都提到了他的台灣身份。這樣的敘述無損於他後來的競選過程,相反地也讓選民對他多了一些記憶的連結點—台灣出身的優秀人才。事實上陳碩茂先生擁有哈佛與劍橋的法經學歷背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想要延攬他加入競選團隊之中,但陳先生婉拒之後,更選擇加入新加坡工人黨並出馬競選,他即強調:國會之內需要有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力量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他這次的當選絕非僥倖,除了新加坡獨特的集選區制度下,工人黨用盡全力在反對黨支持比例較大的阿裕尼選區,啟用了陳碩茂這般菁英分子,用實例喚起對執政黨的不滿。終於讓反對黨首次拿下了集選區席次,並給予人民行動黨極大的警示。
台灣民眾向來對國際政治事務不甚關切,就算是鄰近的國家亦同。但一個國家在政治局勢上的改變,絕大可能是受到鄰國的事件所影響。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態勢也是亞洲各國所持續關注的,新加坡這次反對黨勢力的抬頭起因,也值得台灣民眾持續關注,而陳碩茂的身份起源,也逐漸讓我們開始關注這個一黨獨大的島國未來局勢發展。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我是外國人 我去就職博覽會
睽違一年半,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
第一天的下午,基於一段時間未再造訪這個赤道城邦,為了喚回一去不返的24歲舊日時光,趁著這個下午,搭著地鐵到各處晃晃,第一站是來到新達城(Suntec City)。
選擇Suntec City作為第一站,主要還是立足在距離近(貪圖便宜的因素,我又選擇了芽籠的旅館)。現在Suntec City距離新通車的環狀線Esplanade站不遠,但因為換車不便,我仍然從市政大廈站以穿越地下街的方式步行至Suntec。再者五年前,筆者沒有記住研究所入學英文只考30分的恥辱,冒著鴨子聽雷、雞同鴨講的風險,到新加坡參加HPAIR學生會議。不得不告訴各位,想學好外文就是要丟臉、厚臉皮地去練習,有機會我再將這段心得分享給大家。而當時的會議就剛好在Suntec的會議中心舉辦。「去看看丟人的第一次吧」,走進了新達城。
到了一樓的入口處,JOBsDB的斗大鮮紅扛棒字眼往我的眼角膜撞來,我知道這個網站,就類似台灣的104、1111等人力資源公司,原來從當天開始為期三天,是該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就職博覽會。我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就職博覽會了,想起去年在政大的校園就職博覽會,滿懷希望的去,滿載失望的歸--也許社會科學背景的我們,早該有如此下場的心理準備罷!在國外參加就職博覽會這仍然是第一次。填好基本資料表,交給櫃檯的服務人員登記,以拿到入場的資料。上面寫的都是英文,但服務人員卻直接用華文和我溝通,差點想問他:我是一副外勞臉嗎?
只要你入場後,想要投遞哪一家公司的職缺,就到會場內的電腦刷條碼,並列印出自己的CV繳交即可。
隨著電扶梯的人潮走上四樓,進入會場前,我仍然有著一絲幻想:能夠期待從這個博覽會獲得一些資訊嗎?
會場內一眼望去,稍微逛了一圈之後,我承認這就跟市政府的就業輔導站辦的博覽會相去未遠。也只要一圈,就可以將會場內分為:房仲業區、保險區、理財機構區、速食服務業區,以及人力銀行騙你寫資料區。如果你想一眼就知道哪個是免洗很大的公司,就端看該公司服務人員的親切笑臉打開程度多少,如果笑容已經快要跟眉毛接軌的那般,勸你就不需要耗上太多時間。
我還忘了一個區,就是「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加坡的國防部與警政單位也有派人來擺攤向國民遊說簽下去的好處,新加坡的男性國民都必須服兩年兵役,反正都要當那麼久了,不如就加入志願役,看似有很多好處。但新加坡是不是也是「時薪八塊半」?這個就要請當地服過役的朋友來現身說法一下。
前幾年新加坡政府對於外國人才還算是敞開雙手歡迎,但過多的外來人力流入新加坡後,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許多新加坡人主觀地認為這些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當然這是指高階性專業工作,咖啡店端盤子掃廁所之類人力還是缺乏。雖然新加坡以多元種族文化,和平共處為主要訴求。然而外國人在當地工作與生活,要接受新加坡式的生活文化,仍需要時間來調和適應。這些外籍人士多半仍習慣自己原始母國的生活方式,易讓當地民眾認為這些人不願入境隨俗,替他們貼上了難以相處的標籤。這種因為文化所產生的隔閡,最後也容易擦槍走火,成為實質的言語或肢體衝突。新加坡政府為了安撫當地民眾,決定從嚴審核永久居民或歸化公民之申請。若本身沒有永久居民身分,在這裡求職困難度將會倍增。也不意外各個攤位趨前問我的第一句話,不是:"Are you finding job?" 而是 "Are you Singaporean? " 不是的話,那就謝謝再聯絡。
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情來觀摩之後,心情反而輕鬆許多。起碼台灣的就業景氣雖然每況愈下,但在自己的家工作,與前往他國當外勞的感受,實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也開始能夠對很多僑生學弟妹申請留台工作有些理解。即便是因為台灣的薪資水平較高,或是生活條件優良等現實考量,但願意留在台灣,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地區一個軟實力的體現,我們也受到其他國家羨慕的眼光。
第一天的下午,基於一段時間未再造訪這個赤道城邦,為了喚回一去不返的24歲舊日時光,趁著這個下午,搭著地鐵到各處晃晃,第一站是來到新達城(Suntec City)。
選擇Suntec City作為第一站,主要還是立足在距離近(貪圖便宜的因素,我又選擇了芽籠的旅館)。現在Suntec City距離新通車的環狀線Esplanade站不遠,但因為換車不便,我仍然從市政大廈站以穿越地下街的方式步行至Suntec。再者五年前,筆者沒有記住研究所入學英文只考30分的恥辱,冒著鴨子聽雷、雞同鴨講的風險,到新加坡參加HPAIR學生會議。不得不告訴各位,想學好外文就是要丟臉、厚臉皮地去練習,有機會我再將這段心得分享給大家。而當時的會議就剛好在Suntec的會議中心舉辦。「去看看丟人的第一次吧」,走進了新達城。
到了一樓的入口處,JOBsDB的斗大鮮紅扛棒字眼往我的眼角膜撞來,我知道這個網站,就類似台灣的104、1111等人力資源公司,原來從當天開始為期三天,是該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就職博覽會。我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就職博覽會了,想起去年在政大的校園就職博覽會,滿懷希望的去,滿載失望的歸--也許社會科學背景的我們,早該有如此下場的心理準備罷!在國外參加就職博覽會這仍然是第一次。填好基本資料表,交給櫃檯的服務人員登記,以拿到入場的資料。上面寫的都是英文,但服務人員卻直接用華文和我溝通,差點想問他:我是一副外勞臉嗎?
只要你入場後,想要投遞哪一家公司的職缺,就到會場內的電腦刷條碼,並列印出自己的CV繳交即可。
隨著電扶梯的人潮走上四樓,進入會場前,我仍然有著一絲幻想:能夠期待從這個博覽會獲得一些資訊嗎?
會場內一眼望去,稍微逛了一圈之後,我承認這就跟市政府的就業輔導站辦的博覽會相去未遠。也只要一圈,就可以將會場內分為:房仲業區、保險區、理財機構區、速食服務業區,以及人力銀行騙你寫資料區。如果你想一眼就知道哪個是免洗很大的公司,就端看該公司服務人員的親切笑臉打開程度多少,如果笑容已經快要跟眉毛接軌的那般,勸你就不需要耗上太多時間。
我還忘了一個區,就是「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加坡的國防部與警政單位也有派人來擺攤向國民遊說簽下去的好處,新加坡的男性國民都必須服兩年兵役,反正都要當那麼久了,不如就加入志願役,看似有很多好處。但新加坡是不是也是「時薪八塊半」?這個就要請當地服過役的朋友來現身說法一下。
前幾年新加坡政府對於外國人才還算是敞開雙手歡迎,但過多的外來人力流入新加坡後,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許多新加坡人主觀地認為這些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當然這是指高階性專業工作,咖啡店端盤子掃廁所之類人力還是缺乏。雖然新加坡以多元種族文化,和平共處為主要訴求。然而外國人在當地工作與生活,要接受新加坡式的生活文化,仍需要時間來調和適應。這些外籍人士多半仍習慣自己原始母國的生活方式,易讓當地民眾認為這些人不願入境隨俗,替他們貼上了難以相處的標籤。這種因為文化所產生的隔閡,最後也容易擦槍走火,成為實質的言語或肢體衝突。新加坡政府為了安撫當地民眾,決定從嚴審核永久居民或歸化公民之申請。若本身沒有永久居民身分,在這裡求職困難度將會倍增。也不意外各個攤位趨前問我的第一句話,不是:"Are you finding job?" 而是 "Are you Singaporean? " 不是的話,那就謝謝再聯絡。
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情來觀摩之後,心情反而輕鬆許多。起碼台灣的就業景氣雖然每況愈下,但在自己的家工作,與前往他國當外勞的感受,實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也開始能夠對很多僑生學弟妹申請留台工作有些理解。即便是因為台灣的薪資水平較高,或是生活條件優良等現實考量,但願意留在台灣,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地區一個軟實力的體現,我們也受到其他國家羨慕的眼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