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台灣之子陳碩茂 為反對當選星國議員

回想2006年新加坡國會大選時,台灣媒體對這系列新聞僅是從結果帶出簡單的文字報導。五年後的今天,相同的事件,台灣媒體終於對這次大選有著較多著墨。其實往年的星國大選都是由人民行動黨拿下絕對勝利,相較台灣多元的政治文化的確沒有報導的重點。而這次主要的焦點是集中在台灣出身的反對黨當選人陳碩茂身上。

陳碩茂原籍台灣,在11歲時舉家遷往新加坡定居,自此就獲得新加坡身分,並前往美國求學與發展事業。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大選新聞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陳碩茂的參選與他台灣出身的背景。雖然有人認為他離開台灣太久,被冠上台灣兩個字有些太過牽強,但就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停留時的觀察,當地中英文媒體在報導陳碩茂的新聞時,也都提到了他的台灣身份。這樣的敘述無損於他後來的競選過程,相反地也讓選民對他多了一些記憶的連結點—台灣出身的優秀人才。事實上陳碩茂先生擁有哈佛與劍橋的法經學歷背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想要延攬他加入競選團隊之中,但陳先生婉拒之後,更選擇加入新加坡工人黨並出馬競選,他即強調:國會之內需要有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力量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他這次的當選絕非僥倖,除了新加坡獨特的集選區制度下,工人黨用盡全力在反對黨支持比例較大的阿裕尼選區,啟用了陳碩茂這般菁英分子,用實例喚起對執政黨的不滿。終於讓反對黨首次拿下了集選區席次,並給予人民行動黨極大的警示。

台灣民眾向來對國際政治事務不甚關切,就算是鄰近的國家亦同。但一個國家在政治局勢上的改變,絕大可能是受到鄰國的事件所影響。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態勢也是亞洲各國所持續關注的,新加坡這次反對黨勢力的抬頭起因,也值得台灣民眾持續關注,而陳碩茂的身份起源,也逐漸讓我們開始關注這個一黨獨大的島國未來局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