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旗的開場,我自己聯想出一句話:你是日本人?還是賽德克?法理的什麼人,能夠從血統與外表上辨識;而內涵上能夠從語言、信仰、文化區分。當不同的人處在相同的場域,下意識的總會開始作區隔、比較,當確定有所分別之後,個人本位的優越感,就會使族群之間產生歧視與對立。誰上位或是下位,就從當時的政治態勢來看。
很明顯地,日本是法理上的統治族群。
日本自1868年的明治維新後,在短短的數十年積極擺脫過去傳統的幕府文化,無論政治、經濟、文化制度都向拿著大炮要他們開港的美國效法。不下數十年的光陰,大和民族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具有文明的國家。他們在生活上學習了西方的風格,不過還是沒有拋棄自己的信仰系統,神道教掌握了他們的生老病死,天皇則有著與「神」同位格的意義。所以日本人都是天皇的子民 即便是征服海外領土時,也會想要傳達這個理念。
平地的漢人有著自己的中國儒家文化,雖然在片中他們是最先遭殃的。
那麼賽德--或者我們推及到整個原住民,就是野蠻乎?
「如果你的文明是要讓我們卑躬屈膝 那我就帶著你們的野蠻驕傲到底」
從一開頭的獵場片段,就說明了賽德克族也有自己的文明,而這個文明就是環繞著獵場開始的祖靈信仰。祖靈文化(Gaya)對眾多民族來說,那是神聖且不可侵犯的定理。也因為祖靈的關係,衍生出了許多信仰教條。也許很多人會認為,片裡的打獵橋段好像有點冗長且漫無目的。但原住民相信,祖靈是活在他們的獵場、保佑獵場的資源豐腴充足,就保佑他們能夠有生存下去的空間,關於打獵的教條與禁忌 不再多述。日本人認為「出草」根本不是有文明的民族所作的事,於是莫那魯道被迫交出他所出草過的人頭,更遭日本人無情的嘲諷。他羞憤的試圖抵抗,也無力回天,因為他所認為的信仰,在日本人眼中,只是野蠻罷。
日本人用他早已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重新包裝了霧社 包裝整個賽德克,大批的日本人遷入,全面採取日文教育 一面要教化這些他們口中的「生蕃」。為了作好同化的樣板,花岡一郎、二郎等人就是活招牌。如果說日本人就堅持大和文化才是真正的文明。賽德克族人只是陽奉陰違,花岡一郎等模範蕃,其實也是樣版文化下的悲劇
。他們身受日本文化的洗禮,搖身成為混合文化的軸心。外表血統是賽德克,但語言文化是日本人。他們飽受原本族群的言語嘲諷,面對自己的兄弟 他們只能默默吞下這些委曲。就像花岡二郎問莫那魯道,難道不能再忍二十年嗎?也許到時就雲淡風輕,時間會證明他們也能成為大和文明的一份子。莫那回答也是對的:再忍二十年 就不是賽德克,族人們就會忘了自己到底是誰。
不過世界上總是沒有建立在「公平」基礎上的正義。花岡等人極力的日本化,血統上的差異,就成為他們被日本人瞧不起的原罪。就算花岡等人怎麼努力,也不會生出真正的日本人」。
日本人在政治態勢上取得絕對的權力後,就沒有公平兩個字。或許片中小島這個角色,也是魏導想要告訴觀眾:也有一視同仁的日本人。不過民族之間仇恨所挑起的糾紛,是全面且無排他性的殘酷戰役。這群賽德克少年們對小島母子等手無寸鐵的日本婦孺無情的掠殺。如此的安排,是再次凸顯根本沒有"公平"正義。
口中所說:就讓你們到祖靈面前:一同吟唱吧。血刃這些擁有高傲位階的日本人,我們是無法原諒他們的。
只有在彩虹橋另一端的祖靈們 才有寬恕的能力。
猶記被遏止已久的出草儀式,莫那魯道再一次的以實際行動。要這些沒出草過的賽德克青年,記住從中獲得"圖騰"認同的必需同時,所換來的代價,就是太陽旗在沾滿了自己大和民族的鮮血--然後緩緩的升起。
2011年9月10日 星期六
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
台灣之子陳碩茂 為反對當選星國議員
回想2006年新加坡國會大選時,台灣媒體對這系列新聞僅是從結果帶出簡單的文字報導。五年後的今天,相同的事件,台灣媒體終於對這次大選有著較多著墨。其實往年的星國大選都是由人民行動黨拿下絕對勝利,相較台灣多元的政治文化的確沒有報導的重點。而這次主要的焦點是集中在台灣出身的反對黨當選人陳碩茂身上。
陳碩茂原籍台灣,在11歲時舉家遷往新加坡定居,自此就獲得新加坡身分,並前往美國求學與發展事業。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大選新聞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陳碩茂的參選與他台灣出身的背景。雖然有人認為他離開台灣太久,被冠上台灣兩個字有些太過牽強,但就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停留時的觀察,當地中英文媒體在報導陳碩茂的新聞時,也都提到了他的台灣身份。這樣的敘述無損於他後來的競選過程,相反地也讓選民對他多了一些記憶的連結點—台灣出身的優秀人才。事實上陳碩茂先生擁有哈佛與劍橋的法經學歷背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想要延攬他加入競選團隊之中,但陳先生婉拒之後,更選擇加入新加坡工人黨並出馬競選,他即強調:國會之內需要有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力量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他這次的當選絕非僥倖,除了新加坡獨特的集選區制度下,工人黨用盡全力在反對黨支持比例較大的阿裕尼選區,啟用了陳碩茂這般菁英分子,用實例喚起對執政黨的不滿。終於讓反對黨首次拿下了集選區席次,並給予人民行動黨極大的警示。
台灣民眾向來對國際政治事務不甚關切,就算是鄰近的國家亦同。但一個國家在政治局勢上的改變,絕大可能是受到鄰國的事件所影響。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態勢也是亞洲各國所持續關注的,新加坡這次反對黨勢力的抬頭起因,也值得台灣民眾持續關注,而陳碩茂的身份起源,也逐漸讓我們開始關注這個一黨獨大的島國未來局勢發展。
陳碩茂原籍台灣,在11歲時舉家遷往新加坡定居,自此就獲得新加坡身分,並前往美國求學與發展事業。台灣媒體在報導這次大選新聞時,或多或少都會提到陳碩茂的參選與他台灣出身的背景。雖然有人認為他離開台灣太久,被冠上台灣兩個字有些太過牽強,但就筆者之前在新加坡停留時的觀察,當地中英文媒體在報導陳碩茂的新聞時,也都提到了他的台灣身份。這樣的敘述無損於他後來的競選過程,相反地也讓選民對他多了一些記憶的連結點—台灣出身的優秀人才。事實上陳碩茂先生擁有哈佛與劍橋的法經學歷背景,執政黨人民行動黨也一度想要延攬他加入競選團隊之中,但陳先生婉拒之後,更選擇加入新加坡工人黨並出馬競選,他即強調:國會之內需要有不同的聲音,有了不同的力量競爭才會有進步。而他這次的當選絕非僥倖,除了新加坡獨特的集選區制度下,工人黨用盡全力在反對黨支持比例較大的阿裕尼選區,啟用了陳碩茂這般菁英分子,用實例喚起對執政黨的不滿。終於讓反對黨首次拿下了集選區席次,並給予人民行動黨極大的警示。
台灣民眾向來對國際政治事務不甚關切,就算是鄰近的國家亦同。但一個國家在政治局勢上的改變,絕大可能是受到鄰國的事件所影響。台灣自由開放的政治態勢也是亞洲各國所持續關注的,新加坡這次反對黨勢力的抬頭起因,也值得台灣民眾持續關注,而陳碩茂的身份起源,也逐漸讓我們開始關注這個一黨獨大的島國未來局勢發展。
2011年4月7日 星期四
我是外國人 我去就職博覽會
睽違一年半,再次踏上新加坡的土地。
第一天的下午,基於一段時間未再造訪這個赤道城邦,為了喚回一去不返的24歲舊日時光,趁著這個下午,搭著地鐵到各處晃晃,第一站是來到新達城(Suntec City)。
選擇Suntec City作為第一站,主要還是立足在距離近(貪圖便宜的因素,我又選擇了芽籠的旅館)。現在Suntec City距離新通車的環狀線Esplanade站不遠,但因為換車不便,我仍然從市政大廈站以穿越地下街的方式步行至Suntec。再者五年前,筆者沒有記住研究所入學英文只考30分的恥辱,冒著鴨子聽雷、雞同鴨講的風險,到新加坡參加HPAIR學生會議。不得不告訴各位,想學好外文就是要丟臉、厚臉皮地去練習,有機會我再將這段心得分享給大家。而當時的會議就剛好在Suntec的會議中心舉辦。「去看看丟人的第一次吧」,走進了新達城。
到了一樓的入口處,JOBsDB的斗大鮮紅扛棒字眼往我的眼角膜撞來,我知道這個網站,就類似台灣的104、1111等人力資源公司,原來從當天開始為期三天,是該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就職博覽會。我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就職博覽會了,想起去年在政大的校園就職博覽會,滿懷希望的去,滿載失望的歸--也許社會科學背景的我們,早該有如此下場的心理準備罷!在國外參加就職博覽會這仍然是第一次。填好基本資料表,交給櫃檯的服務人員登記,以拿到入場的資料。上面寫的都是英文,但服務人員卻直接用華文和我溝通,差點想問他:我是一副外勞臉嗎?
只要你入場後,想要投遞哪一家公司的職缺,就到會場內的電腦刷條碼,並列印出自己的CV繳交即可。
隨著電扶梯的人潮走上四樓,進入會場前,我仍然有著一絲幻想:能夠期待從這個博覽會獲得一些資訊嗎?
會場內一眼望去,稍微逛了一圈之後,我承認這就跟市政府的就業輔導站辦的博覽會相去未遠。也只要一圈,就可以將會場內分為:房仲業區、保險區、理財機構區、速食服務業區,以及人力銀行騙你寫資料區。如果你想一眼就知道哪個是免洗很大的公司,就端看該公司服務人員的親切笑臉打開程度多少,如果笑容已經快要跟眉毛接軌的那般,勸你就不需要耗上太多時間。
我還忘了一個區,就是「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加坡的國防部與警政單位也有派人來擺攤向國民遊說簽下去的好處,新加坡的男性國民都必須服兩年兵役,反正都要當那麼久了,不如就加入志願役,看似有很多好處。但新加坡是不是也是「時薪八塊半」?這個就要請當地服過役的朋友來現身說法一下。
前幾年新加坡政府對於外國人才還算是敞開雙手歡迎,但過多的外來人力流入新加坡後,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許多新加坡人主觀地認為這些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當然這是指高階性專業工作,咖啡店端盤子掃廁所之類人力還是缺乏。雖然新加坡以多元種族文化,和平共處為主要訴求。然而外國人在當地工作與生活,要接受新加坡式的生活文化,仍需要時間來調和適應。這些外籍人士多半仍習慣自己原始母國的生活方式,易讓當地民眾認為這些人不願入境隨俗,替他們貼上了難以相處的標籤。這種因為文化所產生的隔閡,最後也容易擦槍走火,成為實質的言語或肢體衝突。新加坡政府為了安撫當地民眾,決定從嚴審核永久居民或歸化公民之申請。若本身沒有永久居民身分,在這裡求職困難度將會倍增。也不意外各個攤位趨前問我的第一句話,不是:"Are you finding job?" 而是 "Are you Singaporean? " 不是的話,那就謝謝再聯絡。
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情來觀摩之後,心情反而輕鬆許多。起碼台灣的就業景氣雖然每況愈下,但在自己的家工作,與前往他國當外勞的感受,實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也開始能夠對很多僑生學弟妹申請留台工作有些理解。即便是因為台灣的薪資水平較高,或是生活條件優良等現實考量,但願意留在台灣,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地區一個軟實力的體現,我們也受到其他國家羨慕的眼光。
第一天的下午,基於一段時間未再造訪這個赤道城邦,為了喚回一去不返的24歲舊日時光,趁著這個下午,搭著地鐵到各處晃晃,第一站是來到新達城(Suntec City)。
選擇Suntec City作為第一站,主要還是立足在距離近(貪圖便宜的因素,我又選擇了芽籠的旅館)。現在Suntec City距離新通車的環狀線Esplanade站不遠,但因為換車不便,我仍然從市政大廈站以穿越地下街的方式步行至Suntec。再者五年前,筆者沒有記住研究所入學英文只考30分的恥辱,冒著鴨子聽雷、雞同鴨講的風險,到新加坡參加HPAIR學生會議。不得不告訴各位,想學好外文就是要丟臉、厚臉皮地去練習,有機會我再將這段心得分享給大家。而當時的會議就剛好在Suntec的會議中心舉辦。「去看看丟人的第一次吧」,走進了新達城。
到了一樓的入口處,JOBsDB的斗大鮮紅扛棒字眼往我的眼角膜撞來,我知道這個網站,就類似台灣的104、1111等人力資源公司,原來從當天開始為期三天,是該公司一年一度的大型就職博覽會。我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就職博覽會了,想起去年在政大的校園就職博覽會,滿懷希望的去,滿載失望的歸--也許社會科學背景的我們,早該有如此下場的心理準備罷!在國外參加就職博覽會這仍然是第一次。填好基本資料表,交給櫃檯的服務人員登記,以拿到入場的資料。上面寫的都是英文,但服務人員卻直接用華文和我溝通,差點想問他:我是一副外勞臉嗎?
只要你入場後,想要投遞哪一家公司的職缺,就到會場內的電腦刷條碼,並列印出自己的CV繳交即可。
隨著電扶梯的人潮走上四樓,進入會場前,我仍然有著一絲幻想:能夠期待從這個博覽會獲得一些資訊嗎?
會場內一眼望去,稍微逛了一圈之後,我承認這就跟市政府的就業輔導站辦的博覽會相去未遠。也只要一圈,就可以將會場內分為:房仲業區、保險區、理財機構區、速食服務業區,以及人力銀行騙你寫資料區。如果你想一眼就知道哪個是免洗很大的公司,就端看該公司服務人員的親切笑臉打開程度多少,如果笑容已經快要跟眉毛接軌的那般,勸你就不需要耗上太多時間。
我還忘了一個區,就是「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加坡的國防部與警政單位也有派人來擺攤向國民遊說簽下去的好處,新加坡的男性國民都必須服兩年兵役,反正都要當那麼久了,不如就加入志願役,看似有很多好處。但新加坡是不是也是「時薪八塊半」?這個就要請當地服過役的朋友來現身說法一下。
前幾年新加坡政府對於外國人才還算是敞開雙手歡迎,但過多的外來人力流入新加坡後,產生了幾個問題。首先:許多新加坡人主觀地認為這些外國人搶走了他們的工作機會,當然這是指高階性專業工作,咖啡店端盤子掃廁所之類人力還是缺乏。雖然新加坡以多元種族文化,和平共處為主要訴求。然而外國人在當地工作與生活,要接受新加坡式的生活文化,仍需要時間來調和適應。這些外籍人士多半仍習慣自己原始母國的生活方式,易讓當地民眾認為這些人不願入境隨俗,替他們貼上了難以相處的標籤。這種因為文化所產生的隔閡,最後也容易擦槍走火,成為實質的言語或肢體衝突。新加坡政府為了安撫當地民眾,決定從嚴審核永久居民或歸化公民之申請。若本身沒有永久居民身分,在這裡求職困難度將會倍增。也不意外各個攤位趨前問我的第一句話,不是:"Are you finding job?" 而是 "Are you Singaporean? " 不是的話,那就謝謝再聯絡。
抱著走馬看花的心情來觀摩之後,心情反而輕鬆許多。起碼台灣的就業景氣雖然每況愈下,但在自己的家工作,與前往他國當外勞的感受,實在有很大的不同,我也開始能夠對很多僑生學弟妹申請留台工作有些理解。即便是因為台灣的薪資水平較高,或是生活條件優良等現實考量,但願意留在台灣,這也是台灣在亞洲地區一個軟實力的體現,我們也受到其他國家羨慕的眼光。
2010年9月1日 星期三
不產瓷的陶瓷重鎮:磁州窯
若非出差,也許就無法認識磁州--北宋時期最著名的陶瓷生產重鎮。
既然如此,為何標題卻是:「不產瓷的磁州窯」? 稍後文章將細說分明。
上個月底,本人任職單位在河北磁縣舉辦企業論壇會議,當地政府特地安排了一個下午的參訪行程。藉由活動舉辦而知道這個地名時,空空如也的大腦突如其來的腦細胞刺破,「應該是產瓷的吧」?直接的想法,還預先辜狗了一下。
「還真的有」,起碼我認定這應該不是一個鳥不生蛋的鬼地方。
原來磁縣的瓷器文化歷史,最早要追溯到7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出土過大量的紅色陶器,被後人稱之為「磁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請自行上網搜尋,這裡就省略了它罷。

古早的磁州窯,今日劃歸於河北邯鄲的磁縣,顧名思義又結合了戰國時期的趙文化,應看似歷史古都,但實際看來,也許加緊腳步追求現代化的同時,只有那位於市中心的鼓樓門,才能看到昔日趙國古都的蛛絲馬跡。但抵達磁州窯博物館時,又感嘆外觀新穎亮麗,走進大廳,「黑與白的藝術」的落標,符合磁州窯出產瓷器之外型風格。

在前面的展示區,我挑出了最投緣,顯示出貴氣的兩樣瓷器,但看似保存完好,有點讓人難以置信,已有千年之歷史。


很多人對瓷器的刻板觀念是,不是碗盤就是瓶罐,吃飯喝水插花三用皆宜,這趟磁州窯博物館之旅改變了我和大家一樣的印象,請看下一張。

是的,他是枕頭,宋代時期黑白色之四方長型枕,花紋圖案淡薄典雅,應是當時富有人家所用之高級枕頭。腦中浮現的畫面:是自己睡在這種硬梆梆的陶瓷枕頭上,然後隔天突然落枕…不自覺地想起家裡那柔軟的羽毛枕頭,這幾天忙到天昏地暗,是應該睡個好覺了。
中間經過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出土瓷器,想著盡頭位於何處,不知不覺真的到了出口。幾個穿白色衣服,有老有少亦有男有女,老師傅正在燒過瓷器上,用彩色顏料為其穿上新衣。

兩位女師傅則為較大型之瓷器添上有如鳳麟般之圖案。旁邊兩位年輕男師傅負責拉坯,各司其職。

也許同行遊客對這精美的磁州窯成品製作過程感到很有興趣,開始問道:
「這土是啥土啊?」,
「大青土」,老師傅不改其色地一邊上色邊回答。
「那這土在哪買的」,彭城,也是古代磁州窯的重心之地,但今日的彭城鎮並非磁縣轄區。
「這土還買得到啊?」有,但產量不多,自然環境的變遷,已逐漸稀少。
「你做的這個可以賣嗎?」
………………………………………………………………
「這是不賣的」,老師傅心虛地回了話。
今日的磁縣,路上沒有看到幾家賣陶器的商店,連磁州窯博物館的周遭四方,也只是一般的住宅區,和台北的鶯歌;江西的景德鎮這些陶瓷重鎮比較下,磁州窯博物館就只像是個緬懷過去盛景的神殿。但身為開發中的三級城市,如果能夠從先人遺留下來的文化事跡上結合創意,定位在「磁山文化」下的悠久古城,創造新一波的中國陶瓷重鎮,更能夠延伸出無限的觀光事業商機。更何況,我早已忘記當天其他考察景點之樣貌,唯獨磁州窯,是我在磁縣三天兩夜裡的唯一印象。
既然如此,為何標題卻是:「不產瓷的磁州窯」? 稍後文章將細說分明。
上個月底,本人任職單位在河北磁縣舉辦企業論壇會議,當地政府特地安排了一個下午的參訪行程。藉由活動舉辦而知道這個地名時,空空如也的大腦突如其來的腦細胞刺破,「應該是產瓷的吧」?直接的想法,還預先辜狗了一下。
「還真的有」,起碼我認定這應該不是一個鳥不生蛋的鬼地方。
原來磁縣的瓷器文化歷史,最早要追溯到75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出土過大量的紅色陶器,被後人稱之為「磁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們請自行上網搜尋,這裡就省略了它罷。
古早的磁州窯,今日劃歸於河北邯鄲的磁縣,顧名思義又結合了戰國時期的趙文化,應看似歷史古都,但實際看來,也許加緊腳步追求現代化的同時,只有那位於市中心的鼓樓門,才能看到昔日趙國古都的蛛絲馬跡。但抵達磁州窯博物館時,又感嘆外觀新穎亮麗,走進大廳,「黑與白的藝術」的落標,符合磁州窯出產瓷器之外型風格。
在前面的展示區,我挑出了最投緣,顯示出貴氣的兩樣瓷器,但看似保存完好,有點讓人難以置信,已有千年之歷史。
很多人對瓷器的刻板觀念是,不是碗盤就是瓶罐,吃飯喝水插花三用皆宜,這趟磁州窯博物館之旅改變了我和大家一樣的印象,請看下一張。
是的,他是枕頭,宋代時期黑白色之四方長型枕,花紋圖案淡薄典雅,應是當時富有人家所用之高級枕頭。腦中浮現的畫面:是自己睡在這種硬梆梆的陶瓷枕頭上,然後隔天突然落枕…不自覺地想起家裡那柔軟的羽毛枕頭,這幾天忙到天昏地暗,是應該睡個好覺了。
中間經過了很多不同類型的出土瓷器,想著盡頭位於何處,不知不覺真的到了出口。幾個穿白色衣服,有老有少亦有男有女,老師傅正在燒過瓷器上,用彩色顏料為其穿上新衣。
兩位女師傅則為較大型之瓷器添上有如鳳麟般之圖案。旁邊兩位年輕男師傅負責拉坯,各司其職。
也許同行遊客對這精美的磁州窯成品製作過程感到很有興趣,開始問道:
「這土是啥土啊?」,
「大青土」,老師傅不改其色地一邊上色邊回答。
「那這土在哪買的」,彭城,也是古代磁州窯的重心之地,但今日的彭城鎮並非磁縣轄區。
「這土還買得到啊?」有,但產量不多,自然環境的變遷,已逐漸稀少。
「你做的這個可以賣嗎?」
………………………………………………………………
「這是不賣的」,老師傅心虛地回了話。
今日的磁縣,路上沒有看到幾家賣陶器的商店,連磁州窯博物館的周遭四方,也只是一般的住宅區,和台北的鶯歌;江西的景德鎮這些陶瓷重鎮比較下,磁州窯博物館就只像是個緬懷過去盛景的神殿。但身為開發中的三級城市,如果能夠從先人遺留下來的文化事跡上結合創意,定位在「磁山文化」下的悠久古城,創造新一波的中國陶瓷重鎮,更能夠延伸出無限的觀光事業商機。更何況,我早已忘記當天其他考察景點之樣貌,唯獨磁州窯,是我在磁縣三天兩夜裡的唯一印象。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上海難,難上青天
2008年底前的台北,如果要到上海,需要先從台北飛到香港,約一個半小時飛行時間,再經歷最少兩小時以上的轉機緩衝時間,再起飛至上海,又約兩小時的時間。短短的六百多公里距離,需要花上六到七個小時,舟車勞頓帶來的疲憊感,大多數的商務或觀光旅客無不將希望寄託在政府開放兩岸定期直航之政策上。不負眾望地在08年底定期航班正常化,往後將視航線營運情形決定是否增加班次。引頸以待的兩岸直航錢景被各大媒體爭相報導,也被視做台灣航空公司起死回生,扭轉虧損困境的一大武器。
頻繁的商務往來,隨著環境條件改善而增加前往的觀光人數,更加上今年的上海世博熱,台灣前往上海的旅客次數增幅遠高於預期,直航班機一票難求。但兩岸的直航地點與班次數與其他國家相同,需透過主管機關進行協商與談判,達成班次數與地點協議後,更有依照現實情況,分配各家航空航點與每周班次數。六月份正式直航的松山至上海虹橋之航線,每周僅有28個班次,因為只有兩岸幾家航空公司營運,從供需法則上看,對該航線的機位需求將遠超過所供給的數量,因此松山虹橋線來回票價曾經高達未稅一萬七千元之高價,旅客們對此怨聲載道,引來民航局的關切要求降價。但仔細思量,這樣的高價位,也都是鑲崁於交通便利的市區機場條件下,再者最明顯的是,還是買不到機票,即便你在兩個月前就向航空公司預訂。
無論是便利但昂貴的松山虹橋線,或是離市區較遠的桃園浦東航線,若遇真正的淡季,也許有可能訂到機位,但今年持續發燒的世博熱加持下,想要以直航方式到上海,都需要及早訂購,以免向隅。如果直航均無機位,才會勉強接受最後一個選擇,從台北飛香港轉機。現在台北經香港轉機之機票,在兩岸直航的衝擊之下,票價已較幾年前下降,但將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傷時又傷神。
古有李白詩作《蜀道難》,開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說明古代要前往四川的道路,險峻之處重重,比登天還困難。今天想要到上海,卻訂不到直航機票,想要不經轉機到上海一遊,恐怕難度也等同於登青天。
頻繁的商務往來,隨著環境條件改善而增加前往的觀光人數,更加上今年的上海世博熱,台灣前往上海的旅客次數增幅遠高於預期,直航班機一票難求。但兩岸的直航地點與班次數與其他國家相同,需透過主管機關進行協商與談判,達成班次數與地點協議後,更有依照現實情況,分配各家航空航點與每周班次數。六月份正式直航的松山至上海虹橋之航線,每周僅有28個班次,因為只有兩岸幾家航空公司營運,從供需法則上看,對該航線的機位需求將遠超過所供給的數量,因此松山虹橋線來回票價曾經高達未稅一萬七千元之高價,旅客們對此怨聲載道,引來民航局的關切要求降價。但仔細思量,這樣的高價位,也都是鑲崁於交通便利的市區機場條件下,再者最明顯的是,還是買不到機票,即便你在兩個月前就向航空公司預訂。
無論是便利但昂貴的松山虹橋線,或是離市區較遠的桃園浦東航線,若遇真正的淡季,也許有可能訂到機位,但今年持續發燒的世博熱加持下,想要以直航方式到上海,都需要及早訂購,以免向隅。如果直航均無機位,才會勉強接受最後一個選擇,從台北飛香港轉機。現在台北經香港轉機之機票,在兩岸直航的衝擊之下,票價已較幾年前下降,但將花上一天的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傷時又傷神。
古有李白詩作《蜀道難》,開頭『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說明古代要前往四川的道路,險峻之處重重,比登天還困難。今天想要到上海,卻訂不到直航機票,想要不經轉機到上海一遊,恐怕難度也等同於登青天。
2010年6月29日 星期二
開放-但-限制? 新加坡政府的博彩業態度
從今年二月中聖淘沙的賭場開幕之後,新加坡成為亞太地區第四個境內擁有合法賭場的國家(其他三國分別為澳門、馬來西亞以及韓國),這將是長期以「嚴峻法治」立國的新加坡,轉變國家發展路線的第一步,最起碼以往博彩業在當地處於地下化的非法行為,與黑道勢力的影響無法完全脫鉤,也讓新加坡政府無法像澳門般完全的開放博彩事業,深怕自身的國家形象自此被抹上「黑影」。尤其李光耀特別在意的應是新加坡四十多年來建立的完美形象—東南亞各國給予外人落後且治安狀況惡劣的印刻,唯有這座小小獅城以港口轉運以及服務業等立基今日新加坡的光彩,如果改弦易轍,都不免讓人聯想到—新加坡此舉是為挽救金融海嘯後的衰退?
這點無庸置疑的正確,博彩業可說是旅遊產業的附加選項之一,吸引賭性堅強的賭客光臨,包括所花費的鉅額賭金外,航空業與旅館業等產業都能獲得利益,與一般旅遊業不同,新加坡本身的觀光資源有限,若非加上鄰近的馬來西亞,大部分造訪新加坡的旅客便不覺再次造訪此地的價值,停留天數也越來越少。對照地理條件相似的香港,旅遊產業的服務水平不如後者之外,香港的購物天堂形象也是累積了數十年的發展下,才將香港發展成為今日的榮景。在今年三月號全球中央雜誌的專題報導中,金融海嘯發生近兩年來,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新加坡受到傷害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慘重,科技產業為節省人力與土地成本,選擇撤出新加坡到成本更低廉的其他發展中國家;而金融與服務業又面臨同質性高的香港與上海等地之競爭,新加坡在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呈現了負百分之二的數字,製造業與服務業失業比例居高,到09年底甚至可能到達百分之四,這些都使總理李顯龍長思挽救新加坡的最好方式。
開放賭場設立的決定絕對是過程艱辛也飽受抨擊的一項,從李顯龍的父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表示:『新加坡要設賭場,除非我死掉』,這般強烈的情緒表達,不難理解設立賭場帶來的效果,各有利弊,且新加坡社會風氣明顯保守,對設立賭場一事,許多宗教與教育團體也發出了反對之聲,但總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設立賭場的決定還是沒有變動,只是政府也試圖降低賭場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例如名稱絕非是賭場,而是Integrated Resort(綜合娛樂城),像是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度假村,賭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設施,加強其他如購物、視聽與娛樂等機能設施,向美國拉斯維加斯等大型賭場看齊,開創另一番事業。
開放賭場設立雖有助於星國服務或旅遊業的起死回生,但在雲頂集團經營的聖淘沙賭場開幕之前,新加坡國會通過決議,限制本國國民進入賭場消費,星國民眾若要進入賭場,必須繳交一百新幣(約台幣二千三百元)之入場費,且限定只有二十四小時的停留時間,逾時出場則可能被罰款一千元新幣(約台幣二萬三千元),不久後更將適用範圍擴及到持有外國護照的新加坡永久居民。相較之下,除了澳門以外,韓國的華克山莊與馬來西亞的雲頂也都設置了對本國居民的限制,華克山莊賭場只限開放給外國旅客,馬來西亞則較特別,由於馬來西亞為伊斯蘭教國家,伊斯蘭教律法禁止穆斯林有賭博行為,所有馬來西亞土著(馬來人)會受到宗教局的嚴格規定,若違反者將被處以刑罰,在賭場入口都有專人檢查是否有馬來人混進賭場,只有當地華人或印度人才能進入消費。再加上星國所新出台的規定來看,這些限制命令不光是政府擔心民眾遇「賭」而失去了自制能力,隨之而來的偷竊、黑社會勢力介入引發的動亂,都是澳門開放博彩業以來的真實社會狀況。這些國家所存在的,是各有傳統的宗教倫理道德規範拘束,韓國與新加坡的社會風氣仍有強烈的儒家(或是基督文化),制約政府對開放賭場的態度。國家一方面藉博彩業刺激經濟,也運用公權力去限制自家人參與的權利,將營運主要對象全寄託於外國觀光客身上,減少在當地發生的負面事件,充分使裙帶產業受
惠。
新加坡主要冀望的外國客源,雖然並未明說,但應該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旅客,只是中國政府也不希望自己的國民嗜賭成性,最後若限制國民到新加坡旅遊,也就失去原先期望的結果。
這點無庸置疑的正確,博彩業可說是旅遊產業的附加選項之一,吸引賭性堅強的賭客光臨,包括所花費的鉅額賭金外,航空業與旅館業等產業都能獲得利益,與一般旅遊業不同,新加坡本身的觀光資源有限,若非加上鄰近的馬來西亞,大部分造訪新加坡的旅客便不覺再次造訪此地的價值,停留天數也越來越少。對照地理條件相似的香港,旅遊產業的服務水平不如後者之外,香港的購物天堂形象也是累積了數十年的發展下,才將香港發展成為今日的榮景。在今年三月號全球中央雜誌的專題報導中,金融海嘯發生近兩年來,以金融服務業為主的新加坡受到傷害遠比想像中的還要慘重,科技產業為節省人力與土地成本,選擇撤出新加坡到成本更低廉的其他發展中國家;而金融與服務業又面臨同質性高的香港與上海等地之競爭,新加坡在2009年的經濟成長率呈現了負百分之二的數字,製造業與服務業失業比例居高,到09年底甚至可能到達百分之四,這些都使總理李顯龍長思挽救新加坡的最好方式。
開放賭場設立的決定絕對是過程艱辛也飽受抨擊的一項,從李顯龍的父親,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表示:『新加坡要設賭場,除非我死掉』,這般強烈的情緒表達,不難理解設立賭場帶來的效果,各有利弊,且新加坡社會風氣明顯保守,對設立賭場一事,許多宗教與教育團體也發出了反對之聲,但總理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設立賭場的決定還是沒有變動,只是政府也試圖降低賭場所帶來的負面衝擊,例如名稱絕非是賭場,而是Integrated Resort(綜合娛樂城),像是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度假村,賭場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設施,加強其他如購物、視聽與娛樂等機能設施,向美國拉斯維加斯等大型賭場看齊,開創另一番事業。
開放賭場設立雖有助於星國服務或旅遊業的起死回生,但在雲頂集團經營的聖淘沙賭場開幕之前,新加坡國會通過決議,限制本國國民進入賭場消費,星國民眾若要進入賭場,必須繳交一百新幣(約台幣二千三百元)之入場費,且限定只有二十四小時的停留時間,逾時出場則可能被罰款一千元新幣(約台幣二萬三千元),不久後更將適用範圍擴及到持有外國護照的新加坡永久居民。相較之下,除了澳門以外,韓國的華克山莊與馬來西亞的雲頂也都設置了對本國居民的限制,華克山莊賭場只限開放給外國旅客,馬來西亞則較特別,由於馬來西亞為伊斯蘭教國家,伊斯蘭教律法禁止穆斯林有賭博行為,所有馬來西亞土著(馬來人)會受到宗教局的嚴格規定,若違反者將被處以刑罰,在賭場入口都有專人檢查是否有馬來人混進賭場,只有當地華人或印度人才能進入消費。再加上星國所新出台的規定來看,這些限制命令不光是政府擔心民眾遇「賭」而失去了自制能力,隨之而來的偷竊、黑社會勢力介入引發的動亂,都是澳門開放博彩業以來的真實社會狀況。這些國家所存在的,是各有傳統的宗教倫理道德規範拘束,韓國與新加坡的社會風氣仍有強烈的儒家(或是基督文化),制約政府對開放賭場的態度。國家一方面藉博彩業刺激經濟,也運用公權力去限制自家人參與的權利,將營運主要對象全寄託於外國觀光客身上,減少在當地發生的負面事件,充分使裙帶產業受
惠。
新加坡主要冀望的外國客源,雖然並未明說,但應該是來自於中國大陸的旅客,只是中國政府也不希望自己的國民嗜賭成性,最後若限制國民到新加坡旅遊,也就失去原先期望的結果。
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菲”常愉快的中環周日假期
大多數旅客聽到「中環」兩字,早就聯想到著名的地標—中銀大廈,你也能從九龍一岸遠眺成群的高樓林集,從早到晚,中環永遠處在上緊發條的狀態,平時一班班地鐵和巴士,載來了無數的上班族,為自己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級商業戰場裡求得一絲生機。到了夜晚或是假日,地鐵巴士則載來成千上萬的旅客,肆意地購物與享受頂級美食,為香港創造無數的經濟奇蹟。腦海中的香港「印記」,已經綑綁著這般的物質享受的畫面。
不過一到周日,中環總輕鬆地能轉換印記,成為菲律賓籍為主的女性勞工們的聚集之處。這般景象已經不見任何稀奇之處,在台灣主要城市的火車站商圈,所聚集的外國勞工人數遠超過於在中環所見。

但在中環所看到,卻有某些相異點,比如香港的產業結構原因下,甚少勞力密集性的傳統製造產業,因而香港的外籍勞工絕大多數是女性,主要是家庭幫傭與老人照顧等工作,工作時間從一到六,星期天才是真正有機會喘口氣,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而另一有趣之處,在觀光旅遊業興盛的香港,每棟主要購物商場與大樓間,都有串連好的天橋,讓觀光客在颳風下雨時刻,不必冒雨穿越川流的馬路虎口。也不知何時,這些在這片土地上打拼的異鄉嬌客,進駐了這些天橋,席地而坐,許多素未謀面的姊妹們用塔拉加語或當地母語興奮的聊天,平時一至五的她們,與雇主間操著英語或是不流利的粵語,佩服著她們的語言學習能力,但只是環境的壓力所激發的無限量潛能,有一絲的無奈感。

她們早就準備好了一天的食物,選擇不用收取門票的天橋做聚會,這遠比到麥當勞或大家樂,還得花上主餐或飲料的費用,狹小的空間,也無法數十數百個姊妹們一同談天說地,更符合經濟效益,所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們所著想,也許只需要適應外地遊客們對她們投射的眼光,可能帶有歧視的意味。也許每個在星期天造訪中環的遊客們會對她們的集會,做出了兩種可能的想像假設:中環的環境水準不如原本他們造訪之前的期待,或是刻板的認為她們有礙整體香港觀瞻。至少本地民眾已經習慣這樣的景象,只是偶爾「賓妹」兩字仍會脫口而出。(註:某些香港民眾對菲籍女性勞工的稱呼,帶有輕蔑之意)
無論覺得她們辛苦或是可憐,都只是將自己的價值理念套用在她們身上,所得到的感覺都是帶有最初的偏見。我選擇單純的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與香港人或是其他地區沒有任何的差異,語言與文化只是表象。香港這個地方只是她們的過站,最終幾年後,她們會回到自己的歸屬地,也就是支撐著她們成長的動力的故鄉。
吃完了大家分享的家鄉食物,看完了中環菲律賓商店播放的家鄉電視節目,當天晚上她們又將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等待下一個星期天,中環街頭仍然能夠聽到她們的身影與談笑聲。
不過一到周日,中環總輕鬆地能轉換印記,成為菲律賓籍為主的女性勞工們的聚集之處。這般景象已經不見任何稀奇之處,在台灣主要城市的火車站商圈,所聚集的外國勞工人數遠超過於在中環所見。
但在中環所看到,卻有某些相異點,比如香港的產業結構原因下,甚少勞力密集性的傳統製造產業,因而香港的外籍勞工絕大多數是女性,主要是家庭幫傭與老人照顧等工作,工作時間從一到六,星期天才是真正有機會喘口氣,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而另一有趣之處,在觀光旅遊業興盛的香港,每棟主要購物商場與大樓間,都有串連好的天橋,讓觀光客在颳風下雨時刻,不必冒雨穿越川流的馬路虎口。也不知何時,這些在這片土地上打拼的異鄉嬌客,進駐了這些天橋,席地而坐,許多素未謀面的姊妹們用塔拉加語或當地母語興奮的聊天,平時一至五的她們,與雇主間操著英語或是不流利的粵語,佩服著她們的語言學習能力,但只是環境的壓力所激發的無限量潛能,有一絲的無奈感。
她們早就準備好了一天的食物,選擇不用收取門票的天橋做聚會,這遠比到麥當勞或大家樂,還得花上主餐或飲料的費用,狹小的空間,也無法數十數百個姊妹們一同談天說地,更符合經濟效益,所省下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遠在家鄉的親人們所著想,也許只需要適應外地遊客們對她們投射的眼光,可能帶有歧視的意味。也許每個在星期天造訪中環的遊客們會對她們的集會,做出了兩種可能的想像假設:中環的環境水準不如原本他們造訪之前的期待,或是刻板的認為她們有礙整體香港觀瞻。至少本地民眾已經習慣這樣的景象,只是偶爾「賓妹」兩字仍會脫口而出。(註:某些香港民眾對菲籍女性勞工的稱呼,帶有輕蔑之意)
無論覺得她們辛苦或是可憐,都只是將自己的價值理念套用在她們身上,所得到的感覺都是帶有最初的偏見。我選擇單純的觀察她們的一舉一動,與香港人或是其他地區沒有任何的差異,語言與文化只是表象。香港這個地方只是她們的過站,最終幾年後,她們會回到自己的歸屬地,也就是支撐著她們成長的動力的故鄉。
吃完了大家分享的家鄉食物,看完了中環菲律賓商店播放的家鄉電視節目,當天晚上她們又將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等待下一個星期天,中環街頭仍然能夠聽到她們的身影與談笑聲。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