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月14日早上七點五十分,一場7.1級的地震讓中國的青海省玉樹縣瞬間夷為平地,最少四百人喪生與萬人受傷,生死未卜。玉樹縣為少數民族--藏族自治區,因地處海拔四千公尺以上,雖有媲美香格里拉的美景,一旦遇上天災(尤其此次地震屬損害力量最大的淺層地震),損害的程度加上搶救的困難,都將再度考驗著中國官方的搜救能力,更加令人擔心死傷的狀況會遠超過我們所想像。
原因就在於「形象」。
並非懷疑中國軍警的援救能力,接近兩年前的汶川大地震的慘烈狀況,與此次青海地震相較,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雖及時拯救出了許多瓦礫堆下的倖存者,發生了許多堅強生還的奇蹟。但對中國的國際形象來說,當國際組織與外國的援救力量深入後,皆會發現許多其實因為「人為因素」而造成更多死傷的負面狀況,中國政府樂意接受外國專業搜救隊伍的專業能力,以搶救更多受困的災民。
只是當地原本生活環境極為落後,公共基礎建設的不足,暴露了中國在東西兩邊發展失衡的缺陷,沿海地區交通與生活建設完善,民眾多半享有良好的生活品質。若到此次的青海災區一望,外國隊伍看見此一景象,可能也會陷入如何搶救的沉思中。若再學李組長契而不捨的線索追尋精神,將會看見更多「不能說的秘密」,赤裸裸的攤在陽光下。若是直接的報導出來,中國政府將又面臨國際形象上記上一大汙點,自然中國政府面子也將掛不住。
目前青海地震災情因地理環境的限制,無法立刻更新最新的發展狀況。但中國政府接下來將會面臨更多危機時刻的應變考驗,包括解放軍力進駐的速度人數,何時連絡各國專業搜救力量進入災區搶救。這些處理也許都將為中國的國際形象打分數,但在這之前,也盼望中國政府此時切莫浪費時間在做形象管理,心無旁鶩的拯救生命,是為上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