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前年全球性的金融大海嘯,這場幾乎重創所有亞洲國家經濟的一場大災難,在一段的時間的「共體時艱」階段過後,經濟復甦的燕子悄悄地先拜訪了亞洲地區,各國在今年第一季的GDP(國內生產毛額)數據皆有亮眼的表現,雖然我們知道GDP的快速成長來決定經濟是否復甦,不全然是正確的,但快速成長的背後仍須面臨緊接而來的影響,如通貨膨脹的壓力,匯率政策也須重新討論。可見的是接下來亞洲各國政府將要長思貨幣競相升值在亞太區域發生,新加坡已經率先開砲,緊縮匯率政策,導致星幣兌換美元比高達1:1.38的門檻。
筆者觀察新加坡身先士卒的原因,或許是新加坡已經意識到經濟復甦後所面臨的現象,不啻是個循環過程,這兩天新加坡公布了2010年1到3月(Q1)的經濟年化成長率高達百分之32.1 ,若成長速度不變,今年新加坡全年的經濟成長率按照當地媒體預測,應該在百分之7到9左右,上修2.5個百分點。既然今年一整年將是一個正面的表現,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央行)大膽的鬆綁了利率與匯率管制的政策,讓星幣對美元匯率以小幅漸進式的漲幅來穩定貨幣與股市的成長。
筆者觀察新加坡身先士卒的原因,或許是新加坡已經意識到經濟復甦後所面臨的現象,不啻是個循環過程,這兩天新加坡公布了2010年1到3月(Q1)的經濟年化成長率高達百分之32.1 ,若成長速度不變,今年新加坡全年的經濟成長率按照當地媒體預測,應該在百分之7到9左右,上修2.5個百分點。既然今年一整年將是一個正面的表現,MAS(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新加坡央行)大膽的鬆綁了利率與匯率管制的政策,讓星幣對美元匯率以小幅漸進式的漲幅來穩定貨幣與股市的成長。
接下來鄰近國家的馬幣、人民幣、韓圜與台幣都面臨「不得不」升值的壓力,新加坡成為第一個由政府主導升值的亞洲國家,無非也是想觀察其他國家在貨幣政策上採取的手段,若他國貨幣皆升值,就有利新加坡進一步採取持續升值或是回頭壓制。只是該地企業就必須注意在營業上匯率的利差,可能會侵蝕其原本獲利總額,而原料供應國的貨幣跟著升值,生產上也勢必得付出更高成本,造成新的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