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日 星期一

澳門特有的「五一黃金衝突週」




五月一日眾所皆知是屬於勞工的日子,五月四日則是紀念著1909年當天,中國學生青年為了抗議中國政府對外權低頭,表現新文化運動與愛國意念的結合。或許廣義的說,上述兩個日期相似之處,是都在五月並且只差三天,不然則會聯想到中國大陸的五一黃金周假期。對於台灣來說,我們或許對這周沒有太強烈的感覺,但在澳門卻並非如此。

台灣與澳門之間約需一個小時四十分的飛行時間,但我們對澳門的認識卻不如其鄰近的香港之多,唯一先入為主的觀念不外乎是博弈產業興盛,到處可見大型賭場座落街頭。但近年每逢勞動節,澳門必定有由當地勞工團體組織的示威遊行,慣例地每年遊行總有大大小小的流血衝突,這在當地已被稱之為「大事」。的確與鄰居香港做對照,要求民主普選聲浪不斷的香港,澳門在政治治理上一直備受北京當局所肯定,但在整體的產業發展上,澳門的發展確過於完全傾向博弈業,當地學生畢業若不從事博弈工作,就會面臨失業的問題;而開放外勞規定又太過鬆散,導致失業率居高不下。因產業因素衍生的貪腐問題,更是澳門萬年無法割除的腫瘤。也導致每年勞動節,皆會上演流血示威衝突的橋段。

2007年就讀碩士班時,有幸代表學校至澳門大學參與紀念五四運動系列活動。現今人們對近百年前的五四運動內容已不復記憶,當天更非國定假日,仍有學校每年固定舉行紀念活動,至今對活動的過程仍記憶清晰。但記憶更清晰的另一個原因,是因為我們抵達澳門的第二天,剛好即是五月一日的勞動節遊行,遊行隊伍與警方發生了劇烈的衝突,警方甚至一度開槍嚇阻示威人群,逮捕了數名示威民眾,雖然當天因團體行程而未親眼目睹遊行場面,但透過當地朋友了解,才發現前所未有,「另一個澳門」。此時正好是中國大陸的五一黃金周,許多大陸遊客到澳門觀光、小試手氣。同樣地街頭,當地青年正在抗議,大陸遊客則開心旅遊,這樣的畫面十分矛盾,卻是代表現在的澳門。

當地知名政治評論家譚志強先生,亦為與筆者同一研究所畢業之優秀學長,對澳門五一遊行的原因提出意見,北京中央所看到的澳門是堅持著中央政府所給予期望之路線。但澳門在光鮮亮麗的表面下,卻有許多看不見的負面現象,前面所提的博弈產業發展過快,就是最嚴重的問題。回歸後的首任特首何厚鏵,將澳門的發展重心目標全託付予博弈產業,在08年金融海嘯前,賭場開設的頻率神速,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賭客觀光客絡繹不絕,為澳門貢獻了許多財稅來源。使得澳門政府可連續兩年宣布凡是特區永久居民,即可領取五千澳門幣之退稅。只是如此的發展趨勢,造成產業發展的偏移,年輕人爭相進入賭場當荷官,其他產業卻找不到本地人才,只得聘用外籍勞工,更有許多是非法身分打工。博弈業過度發展也易使貪污情形加劇,整個社會階層的落差持續擴大,容易造成新一波的社會問題。

08年金融海嘯,讓澳門各大賭場從門庭若市變成門可羅雀,著名的威尼斯人原本欲大幅擴張的計畫也暫時中止,路氹地區工地機器不再啟動。這些外籍勞工也多半被資遣,但為能繼續留下來打工,大多數就從合法轉為非法,不但打亂澳門的薪資水準,也壓縮本地青壯年居民的就業空間,緊接著每年五月一日,澳門發生這樣大規模的示威衝突,也就見怪不怪了。

三年前的大遊行,民眾怒喊「何厚鏵下台」,後來何厚鏵還是做滿二任任期卸任。如今新特首崔世安上任,估計與前任特首風格不會有太大差異。今年的五一勞動節,澳門再次上演激烈遊行衝突,與三年前是同樣戲碼,但差別的是特首已是不同人,博弈產業也不像三年前般的意氣風發。這些走上街頭的澳門人仍欲效法五四青年的精神,爭取政府的重視與改變,但結果可能會令人失望,遠道而來的大陸遊客仍然兩眼無視,繼續享受他們的觀光賭城之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