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菠蘿油‧現代‧過去‧茶餐廳

菠蘿油是香港茶餐廳最常出現的點心類食品,與台灣的菠蘿麵包相似度十分之高,只差在多了一個「油」--牛油片,通常都是冷藏過的,因為夾在剛出爐熱騰騰的菠蘿包中,一口咬下,熱中帶冰的快感,隨著牛油在口中的融化,那股口感將會在喉嚨裡殘留些會,令人意猶未盡。

但服用前請先注意,麵包跟牛油都是高卡路里食物,吃太多回家秤體重,可會讓你「驚天動地」,若你的身材已和我一樣地無可救藥,那就淺嚐而止。

但我喜愛菠蘿油的程度也是無可救藥地可怕,每次只要有機會,就會勇闖各大茶餐廳,大快朵頤,或許您不相信,不同茶餐廳所製造的菠蘿油,每一口都帶給我不同時空的香港印象。



廟街的美都餐室,是我藉著菠蘿油回顧香港歷史的入門之處,這間約有五十年左右的茶餐廳,不同於一般的茶餐廳,門口花狀的鐵窗,現已不復見的吊扇,老式的桌椅,是讓你一入座,就像回到五十年前的光景。經驗老成但沒有表情的女服務生將菠蘿油送上桌後,只見黃色的小碟子所載負著相同色系的麵包,烘烤後雖沒有太酥脆的外皮,但品嘗後強烈地感覺到,麵包雖然鬆軟,卻極好入口,牛油片也涼的恰好,這種不拘的口感,也的確是讓自己第一時間意識到身處廟街。



這是老味道,牆上的老時鐘這麼告訴著我;
「靠近我,我帶你回去」,褐色花紋狀的內牆也伸手招喚。

浮現起在我還未出世的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的那個十年,許多製造業發展興盛,作業員們就算忙碌趕工,到了三點半,仍就近走進茶餐廳,帶走二個菠蘿包,外加一杯凍飲奶茶,享用完畢後繼續為未來打拼,創造接下來的黃金80年代。這間茶餐廳擁有時光倒轉的力量,絕對來自於不變的擺設,以及那個平淡的外表,卻有層層魔力的菠蘿油。

唯一有讓我稍稍回到現實的,恐怕是我抬頭看見結帳櫃台旁邊,餐室老闆在新加坡著名景點,做出暢飲魚尾獅噴泉的鬼馬照片罷。

過幾日光顧另一家知名茶餐廳—金華冰廳,由於是星期天一早,全家大小享受難得的團聚早餐時光,努力擠到二人座位後,當然又是「菠蘿油‧唔該」一句話。

沒過多久,冰火菠蘿油送上,旁邊的鴛鴦奶茶只是配角,沒有他的戲份。


我極度地喜歡金黃酥脆的外皮,那是菠蘿包烘焙到最火熱時所集聚的精華。

而金華冰廳果然是有著現代化的特徵,牛油片冰涼入裡,融化之際一股淡淡的檸檬香,讓我的鼻腔對突來的味道牽引,令我有魂縈夢牽的感受,這與熾熱的麵包絕對是強烈的對比,帶有一點不協調的衝突,但我就是喜歡這種衝突的快感。

每一口,我都吃出自己活在此刻,這是現代化的香港茶餐廳,突然我期盼自己能夠是這附近企業的上班族。這樣一來,我能夠在趕著跑進辦公室之前,到冰廳門口的外帶窗口,隨手一份冰火菠蘿油,帶進公司,為我的頭腦打上班卡。



走過無數茶餐廳,吃過的菠蘿油足夠讓我再肥個幾公斤,滿足自己的口感是生理必需,但每一樣食物其實都是一種當地精神的象徵。比如我們對香港這個國際都市,第一個印象就是冷漠、自我、對他人漠不關心,每個人都努力的掙取金錢物質,以求在這個擁擠的封閉空間裡,確立自己的生存之道。

但在茶餐廳裡,豐富的市井美食、冷熱皆宜的飲品,都能夠讓你在為工作壓力感覺抓狂邊際,來個好好的紓壓。私人相信菠蘿油具有這種力量,無論是哪一個時代,到底是英國統治還是回歸中國,他依然是外酥內軟,一口就能讓人放鬆的美食,也見證香港人與美食的親密接觸,帶出了獨特的茶餐廳文化,完全地屬於香港這片土地之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